商河力争2026年GDP突破400亿元
发布日期:2022-10-15 09:55 信息来源:济南日报
信息来源:济南市政府门户网站
浏览次数: 字体:【

10月14日上午,济南市委市政府“勇当排头兵 建设强省会”喜迎二十大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十四场(商河县专场)举行。商河县委书记袁长奎介绍说,党的十八大以来,商河县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,以追赶跨越为目标,以增进民生福祉为落脚点,担当作为争一流,发奋图强快发展,共建“北起”未来希望之城。

全县“四上”企业365家、规上工业企业178家

2021年商河地区生产总值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别迈过200亿元、20亿元关口,相比2012年分别增长61.2%、278.1%,其中税收比重达到80%;荣获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考核一等奖,综合承载、县域经济2个单项考核一等奖,发展和服务环境单项考核二等奖。

十年来,商河牢固树立“工业立县”思维,坚决实施“工业强县”战略。链主企业不断发展,生根商河的力诺特玻实现上市,微波炉转盘的产能、产量居行业前列,正力求占领国内中硼硅药用包装新兴市场,延伸进入制剂药、AR领域;科源制药将于今年11月上市,主导产品二甲双胍的生产能力居国内领先地位;用“关键一招”推动营养食品产业迅速壮大入围中央优秀改革案例,斯伯特集团成为运动营养行业的“隐形冠军”,实现了国产自主品牌运动营养食品首次出口海外。

发展载体不断夯实,搭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创新产业园、齐鲁高端绿色化工产业技术研究院等“六园四院”载体平台,新布局的商河数字经济先行区暨营养食品产业园,将成为商河首个“百亿示范产业园”。

营商环境不断优化,全市首宗、全省面积最大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已经入市,全国首创“容缺办理”审批服务模式,在全市率先开展“亩产效益”评价改革、率先实现项目“拿地即开工”,县长“调度”厅长成为佳话,被确定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建设试点县。

经济实力不断增强,目前,全县“四上”企业365家、规上工业企业178家,市级以上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81家、“瞪羚”企业24家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2012年度增长16%,稳步跃升到2021年度增长26.6%;实际使用外资由2012年的1584万美元上升到2021年的6290万美元,实现近4倍增长,经济外向度明显提升。

夏粮面积、单产、总产连续6年实现“三增”

十年来,商河坚定不移走好工业化、城市化带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路径,“一证保三权”农民权益保障机制进入中央改革视野,成功入选省级乡村振兴政策集成改革试点县、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,获得第三批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称号。

培植壮大现代高效农业,引进了商河历史上建筑体量最大的粮食精深加工项目——山东金沙河面业有限责任公司,正式投产后年加工小麦200万吨、相当于全县5倍的小麦年产量;家家悦商河供应链产业园即将投产,打造辐射省会周边及京津冀市场的物流配送基地。温泉花卉产业为乡村振兴添香增色,全县种植面积突破150万平方米,本土企业乡村绿洲成长为花卉产业龙头,海峡两岸温泉花卉创新产业园的兰花种植面积居国内前列,连续六年举办花博会、连续三年举办农博会,“商河花卉”入选《第五批山东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公示名单》。

建成国家农作物品种展示示范中心,入选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县推进试点县,圆满承办了国际粮食减损大会现场观摩。获评国家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、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、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,夏粮面积、单产、总产连续6年实现“三增”。

依托优质农特产品,发展数字创新经济,在互联网的大变革下“脱颖而出”,将电商经济“小名堂”做成“大文章”,今年19月份累计网络零售额21.2亿元,同比增长74.2%,增速连续9个月位居全市第一,电商企业达到323家,电商从业人员达2万余人。

德商高铁、雄济高铁列入规划,高铁十字枢纽建设在望

十年来,商河凝心聚力打好交通强县攻坚战。京沪高速连接南北、德龙烟铁路横贯东西,商河货运站场的启用打通出海通道,商河北互通立交将塑造公铁联运新优势;全市首个A1级通用机场——济南商河通用机场开航运营,济南商河通航产业园应势启航;济滨高铁商河段已开工建设,高德高速即将开工建设,德商高铁、雄济高铁列入规划,高铁十字枢纽建设在望,商河正加快进入“陆空并存、高快一体”的发展时代。

连接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的快速路(济商大道)、京沪高速商河南连接线(商德大道)拓宽改造积极建设,21.5公里的外环线一期工程建成通车,累计建设“四好农村路”1000公里,荣获“四好农村路”全国示范县称号。

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的温泉基地二期项目投入使用

作为全市打造中国温泉之都的主要承载地,商河大手笔策划“温泉+康养”,发展“温泉+旅游”,夯实温泉康养产业园载体功能,建筑面积15000平方米的温泉基地二期项目已投入使用,与省属企业合作发展温泉度假疗养等业态,积极开启省城“南有名泉观赏,北有温泉疗养”的双泉时代。

每年财政收入的80%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

十年来,商河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,每年财政收入的80%以上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,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由16497元、9457元增长到33201元、18793元。

商河累计投入扶贫资金4.1亿元,190个贫困村、35617名贫困人口全部实现稳定脱贫,荣获“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”称号。县城建成区面积拓展到23.8平方公里,“五位一体”城市框架全面拉开。城区规划范围内累计征收拆迁16425户,拆除房屋面积327.52万平方米,棚改安置房累计开工20502套、即将开工1082套,近2万户城中村、棚户区居民实现了安居梦。完成农村改厕102278户、危房改造3317户,累计打造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36个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10个。

力争到2026年,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40亿元

近年来,商河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稳中有进、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。逆势稳定的增长来自于商河立足“四大主导产业”、“五个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”新招引的87个项目;来自于228个县级重点、22个市级重点、9个省级重点项目;来自于围绕“十大创新”“十强产业”“十大扩需求”“七网”基础设施等领域,上报策划储备的总投资284.95亿元的53个项目;来自于国家发改委审核通过的9个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项目,以及已落实11.29亿元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的强力支撑。这为商河跨越发展积蓄了势能,构筑了长足发展的底气。

商河力争到2026年,地区生产总值突破400亿元、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40亿元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翻番,在经济实力飞跃上展现一个“新商河”。

编辑:吴晓璐

【打印本页】【关闭窗口】

  • 热点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