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2年,是在疫情冲击和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影响下,长清区努力稳住经济大盘的一年:1—11月份,开工重点项目133个,完成投资250.7亿元,占年度投资计划97.3%……
2022年,也是长清区书写破题起势华章的一年:新增省级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36家,省级瞪羚企业4家;不断加大民生投入力度,1—11月份,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80.1%……
又到年终岁尾,距离长清区提出“五个坚持、七区联动”,建设“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山水魅力中心城区”的发展目标接近一年。长清“一年起势”的发展成色怎样?
新观念打破旧思维 思想的“破冰之年”
“项目落地以来,长清区的工作人员、领导干部都是‘撵’着我们跑,上门问需求,一项一项帮着办理手续。”新加坡丰树(济南)国际食品制造产业园项目负责人亲身感受到了长清干部的作风变化。
走进长清大学城连城智造产业园、创新谷孵化器,新设立的审批服务岗三四个工位,却能承接办理68个行政审批服务事项,一派繁忙的景象映入眼帘,受到园区企业的一致好评。
思路决定出路。这只是长清解放思想的一个缩影。今年以来,长清突出实在实干实绩用人导向,将考察干部放在一线、放到赛场,建立近距离、全方位、常态化考察干部工作机制,让党员干部在项目建设上比本领、拼能力,在优化环境中比创新、拼作为,以群众口碑验实效、看成色。
“现在长清人的方法多了,思路活了,干部状态上来了,更有精气神儿了。”长清基层干部表示。“慢节奏”“等靠要”等观念已经成为历史。一系列思路调整和主动作为让长清“七区联动”崛起之路平稳向好。
从各自为战到抱团发展 产业联动迎“破题”
产业怎么样?关键看企业。
北辰、鲁润、奥图成功入选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“小巨人”企业,沃德入选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;山东国辰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研发的海水淡化和综合利用项目、山东鲁润热能科技有限公司的复杂介质余热利用装备生产项目、山东华昱公司的熔盐储能项目,科技含量高、产业链长、辐射带动强,为长清节能环保和装备制造产业跃能升级注入创新“活水”。
今年,长清区积极引导辖区企业开展产能协作、产业链对接,通过做实内循环,有效应对市场竞争和疫情风险,同时实现产业联动的“破题”。
“一企带一链,一链成一片”,一个龙头企业树起来,就是一个产业,就能带动一个链条,形成一个生态。目前,长清区已梳理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、压力容器与节能环保、智能建造与建筑工业化、康养食品与生物医药、大数据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五大主导产业。
在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产业,长清区机加工联盟区协作企业单位已达40家,业务合作达到5亿元,北辰机电、中船设备、中油济柴本地协作配套企业分别达到39家、27家和10家。在建筑建工产业,9家绿色建筑企业成立济南绿色建筑产业联盟,引入上游钢材供应企业恒顺源,大大降低区内企业用钢成本。在新能源产业,在中油济柴成立全区新能源产业孵化培育及制造基地,新能源业务已实现收入1亿元。
从“单个招商”向“产业链招商”转变 招商引资更精准
从被动“等商揽商”向主动“选商优商”,长清积极参加跨国公司领导人青岛峰会、第五届进博会等活动,成功举办中柬农业职业教育宣介交流会,签约国际农产品经贸园、国家能源热电、中央创新区等优质项目32个。
由单个传统企业招商,向产业链、产业集群招商转变,宇通重工、沃德船机气门生产线、智慧数字供应链产业园等项目吸引上下游企业集聚长清;由单纯引进项目资金,向注重引进人才、技术转变。山东海水淡化与综合利用产业研究院入驻长清大学城,山东中医药大学与太樾中医药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,通过提前锁定高校院所技术成果,为产业发展注入源头活水。
在外,长清区积极转变招商方式;在内,长清区不断优化营商环境,打造各类市场主体投资兴业的沃土——
今年以来,该区以“营商环境提升年”为抓手,围绕解决八大类突出问题,用心解决企业实际困难,打造贴心高效政务环境:累计落实无还本续贷2.02亿元,应急转贷1.17亿元,专精特新企业贷款4.13亿元;出台应对疫情便民惠企22条、助力复工复产12项具体措施,在重点环节为企业开通“绿色通道”;大学城管委会创新谷审批服务点正式启用。
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群众 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八成
今年以来,长清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,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群众。
民生保障不断完善。实施教育体育提质三年行动,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18处,增加优质学位8730个;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大学城医院实现整体搬迁运营,填补了全区没有三甲医院的空白……细数之下,1—11月份,长清区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80.1%。
城乡面貌持续改善。老城片区城市更新80万平方米安置房,明年年底群众可全部搬入新居;全省最大的马山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项目140万平方米安置房全部建成并分房到户,8683户、29765名群众实现有序回迁;实施5条市政道路改扩建,区位交通优势更加凸显;完善城市功能配套,城区10条道路的雨污分流工程加快推进,新建污水、雨水管线35公里,困扰群众多年的城市污水横流、内涝积水等问题得到彻底解决。
乡村振兴扎实推进。初步形成“扁鹊故里、养生三宝”“四季长清、三桃一杏”等特色品牌,全区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60家,三品一标认证产品240个;依托鼎泰牧业、永丰种业、舜丰生物等32家龙头企业,助力济南“北方种业之都”建设,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走在全市前列,5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和13个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村建设任务全部完成。
编辑:吴晓璐
- 热点推荐
- 相关阅读
长清区政府办公室:“六个融合”抓落实 12-19
济南市长清区万德街道入选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... 12-18
长清区全力推进“四好农村路”建设 11-21